上海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教授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2020年12月18日上午9:40,上海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音乐艺术》副主编李诗原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题为《中国现代音乐: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的专题讲座。
李诗原现为上海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音乐艺术》(上海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学报)副主编;中国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特聘教授;《人民音乐》特约编辑。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科研部部长、音乐系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代音乐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曾独立承担和参与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曾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分析获得人文意义的独立性》等论文、评论百余篇;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
讲座的第一部分,李诗原教授首先从中国现代音乐的萌生、中断、发展三个时期进行了具体论述。他以音乐教育家柯政和的《新音乐》为开端,随后以冼星海《老马》、王义平《恐龙》、江文也《五首素描》等数十位作曲家及其作品为例,再结合当时各个乐派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及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最高潮、沉寂和再度崛起的时间线、代表作曲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讲座现场(一)
讲座的第二部分,李诗原教授提出了日前中国现代音乐在“有现代音乐,无现代音乐思潮”的状态中持续这一观点,表明理论界的无深度关注是如今“有现代音乐,无现代音乐思潮”的重要原因。一股音乐思潮需要一个由作曲家和理论家组成的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种有共识、有宣言的时代,进而使音乐创作呈现出一种基于宣言的价值取向和诉求。但当下的作曲家大多作而不述,这无疑也是缺乏宣言、难以形成思潮的重要原因。随后李诗原教授向我们展现了当今中国现代音乐呈现出的几种新的存在方式:作为学院派作曲家文化身份的标识,作为专业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作曲技术训练手段,作为满足部分听众审美需求的小众艺术,作为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表征。最后他提及关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分析和研究的相关论点,阐述中国现代音乐已有40年成果和方法的积累,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其方法或已/或当体现出从文本到话语、从分析到阐释、从民族性探寻到中国性构建的转向。
讲座现场(二)
讲座最后,李诗原教授指出,中国现代音乐要成为一种真正诠释文化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音乐文化,必须思考并解决关于中国性的构建和关于可听性的认同这两个问题。中国性不仅仅诉诸特殊性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而将更得益于中国作曲家运用普遍性的作曲技法过程中的独特创造。唯有如此,中国现代音乐才能真正脱离那种由“土特产”或“异国情调”建构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身份,进而成为一种以开放的中国性,而非封闭的民族性为前提的音乐文化;也唯有如此,中国现代音乐才能真正用一种国际化音乐语言讲“中国故事”,真正成为文化自信的一种表征,进而体现出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强的价值追求。关于可听性的认同,其实并不意味着现代音乐应做出一种折中或妥协,放逐现代技法、现代风格等本质属性,回到旋律、回到调性,而是试图在“反传统”与“可接受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要使现代音乐既呈现出其应有的“力度”,同时也不总是以那种“异在”方式或以否定“自身对美的幻觉”为代价来揭示社会本质,实现其文化批判,并在适当考虑大众审美取向的前提下做出一种新的选择。李诗原教授在鼓励作曲系学生多写现代作品之时,强调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都要兼顾,但现代技术对作曲给予了更多的限制,只有在这种限制上历练之后才更有可能去写好传统型的作品。
李诗原教授与大阳城师生合影留念
审核:曾 诚
文字:陈 颂
图片:刘津甫
编辑: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