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类别>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第二届学术周】刘晓耕教授专题讲座《民族母语在当代合唱写作中的运用》暨大师班成功举行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9-11-15 17:43:08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11月13日、14日,国家一级作曲、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专家、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晓耕教授应邀莅临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展开学术活动,先后举行了题为《民族母语在当代合唱写作中的运用》的学术讲座及作曲大师班。活动由澳门大阳城集团官网作曲系主任丁铃教授主持。

刘晓耕教授共创作了数十部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舞剧、合唱、独唱等,作品体裁非常广泛。其中有的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有的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广电部颁发的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代表作有交响乐《多沙阿波》、三重唱《一窝雀》、合唱《小河淌水》《回家》《阿细跳月》、舞剧《母亲河》《傈僳人》等。

13日上午9:40,刘晓耕教授《民族母语在当代合唱写作中的运用》学术讲座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刘晓耕教授从个人近年来的合唱作品创作展开,将其创作理念、技术手段、母语文化特色运用等方面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分享,从而探讨民族母语在当代合唱创作中的问题。

刘晓耕教授首先为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以及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他以山、水、天、地、人、神作为理解音乐背景文化的出发点,对自己在民族音乐创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一是要用音乐人类学的观点去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形态。即无论在创作音乐还是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都要在文化中理解音乐,在音乐中体现文化,更加关注音乐背后的文化语境,思考音乐形象、形态或者造型等方面的本源从何而来。二是以敬畏之心去接近民族民间音乐,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取到真经。提醒同学们在创作中,材料的工程是网络替代不了的,必须像蜜蜂采蜜慢慢构筑蜂巢。三是要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多重听辨能力和审美倾向。

刘教授展示了多个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片段,以此引出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对比,指出二者实际只有一步之遥,发现民族音乐的美并发现民族音乐中的现代因素,是我们将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拉近距离的关键因素。同时,他还以个人创作的《纳西古调—寻》《撒里啰》《捡螺歌》《萨》《今晚月亮要出嫁》《纹身》等作品为实例,阐释了民族母语在民族合唱作品中裂变与发展的重要性。他将其称之为“母语元素作曲法”,这主要体现在音调、音响、声部层次等方面,注重创作中音乐画面感的呈现以及多个不同地区特殊民族母语(经文)的混合运用与裂变,而不仅局限于曲式结构等表象的创作。它与传统民族合唱不同的是更有空间感和器乐化,在裂变中运用音块,十二音、十二平均律、不协和和弦与音程等元素使传统民族合唱更有现代感。

讲座最后,刘教授与在场师生开展学术互动,耐心地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74657ed0993143b3b4625867ffe45641.Jpeg

刘晓耕教授讲学

d9d132936eb44963b013dac7885d5a37.Jpeg

讲座现场

8ae5aee4e2c045df8b5c031a9d45943d.Jpeg

刘晓耕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

2e99c28de3494cbfade0b1aa0032b6d9.Jpeg

合影留念

14日下午15:30,刘晓耕教授在音舞楼506教室举行大师班。他针对大阳城作曲系学生创作的合唱作品给予了指导与建议,并让在场学生参与作品演唱,感受声部之间的音响效果,指出学生作品中人声音区与音域的控制、旋律线条的起伏、衬词的可唱性、音色的转换与层次感、混声合唱中和声搭配与排列以及音响的布局等问题。同时也称赞了学生们作品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合唱创作,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积极性。

大师课最后,刘教授总结了民族合唱的发展与思考中的种种问题,并与师生们互动讨论。

35141d7de0cc445e9b15b174d97dc705.Jpeg

刘晓耕教授点评大阳城学生合唱作品

5c6ca55d802e4886b5acf2663eb5621f.Jpeg

大师班现场

e3bc92d3e32f4ecba60f9c058b6b9cb8.Jpeg

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与大师班,刘晓耕教授以他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别具一格的创作技法为师生们开启了创作思路的新维度,严谨而细致的点评使师生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也为作曲系师生今后在合唱作品的创作中提供了新角度,拓宽了创作思路。


审核:曾    诚

文字:许天戈

图片:黎慧珊、黄圣文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